一分鐘速覽要點
本周(2023.1.9-1.15)要聞如下:
國內要點
海關總署:2022年我國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合計進口3.19萬億元
天津海關助全國首個雙泊位LNG接收站進口超三千萬噸
我國主干天然氣管網日輸氣量突破歷史極值
中央企業積極落實保障天然氣資源
新發現4.3億噸油氣資源!中海油取得多個重大勘探突破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發布 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
國際要點
巴國油將外售天然氣價格下調11%
2022年殼牌居全球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量之首
2022年美國天然氣價格波動創歷史新高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預計高氣價將持續到2023年底
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天然氣領域合作仍在談判中
卡塔爾能源與雪佛龍菲利普斯簽署60億美元中東石化項目協議
1、海關總署:2022年我國原油、天然氣
和煤炭等能源產品合計進口3.19萬億元
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介紹2022年全年進出口情況。其中,2022年,我國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合計進口3.19萬億元,增長40.9%,占進口總值的17.6%。
2、天津海關助全國首個雙泊位
LNG接收站進口超三千萬噸
近日,滿載6.2萬余噸LNG(液化天然氣)的“阿卡西婭”輪在天津南港工業區中石化LNG接收站1號泊位完成靠港接卸,待完成相關海關查驗放行手續后,這批LNG將被陸續輸往京津冀地區,為當地供暖季儲能蓄力。
3、我國主干天然氣管網
日輸氣量突破歷史極值
國資委啟動冬季能源保供以來,國家管網集團充分發揮“全國一張網”集中調控優勢,5萬公里天然氣管道日輸氣量已突破8.4億立方米,創我國主干天然氣管網輸氣量歷史新高。自供暖季以來,國家管網集團5萬公里天然氣管道累計輸氣量已超過500億立方米。
國家管網集團投資近百億元建設6項管網沖峰能力建設專項工程。日前,中俄東線泰安-泰興段、蘇皖管道、沈陽聯絡壓氣站等工程相繼完成。2023年1月1日,俄氣增供至6100萬立方米/日,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此外,與“全國一張網”相連接的15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日氣化外輸量突破2.6億立方米。國家管網集團所屬7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日氣化外輸量突破1億立方米,液態外輸量突破1.2萬噸。作為“南氣北上”重要氣源之一的深圳LNG接收站以常態化滿負荷狀態外輸天然氣,全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及北方部分地區供應。這個保供期,深圳LNG接收站共安排34個窗口期,繁忙高峰期時3天可接卸兩船LNG,最高峰氣化外輸量達到3752萬立方米/日。
截至目前,國家管網集團已完成天津、深圳、粵東、海南等多座接收站應急夜航離靠泊試驗,增強主力接收站全天候穩定接卸能力。
儲氣庫是天然氣季節調峰的重要保障。針對近期的嚴寒天氣,我國中東部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國家管網集團文23儲氣庫,已開啟采氣沖峰模式,最大限度地釋放儲氣庫采氣調峰能力,在高峰月實現了2700萬立方米/日的采氣量新突破。這個供暖季,文23儲氣庫的采氣總量預計將突破17億立方米。入冬以來,與國家管網相連的14座儲氣庫已全部啟動采氣,日采氣峰值超過1.6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4、中央企業積極落實保障天然氣資源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當前正處于迎峰度冬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國資委近期要求所轄央企全面打響能源保供攻堅戰,在確保氣田高位運行的基礎上,加強天然氣資源的落實。
位于我國川氣東送主要氣源地四川盆地的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全力做好冬季保供工作。自2022年11月供暖季以來,日產天然氣超2700萬立方米。2022年,生產天然氣84.01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在加大常規天然氣供應力度的同時,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田也開足馬力。中國海油臨興區塊非常規天然氣2022年產量近21億立方米,創造歷史最高水平。入冬以來,日產氣量達67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1%。
5、新發現4.3億噸油氣資源!
中海油取得多個重大勘探突破
1月4日至5日,中海油召開2022年度勘探會,系統總結2022年油氣勘探成果,安排部署2023年油氣勘探任務。會上頒發了中海油2022年勘探重大發現獎,并發布了中海油2022年十大油氣勘探發現成果和十大勘探關鍵技術進展。
過去一年,中海油高效推動“七年行動計劃”,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3.3億噸、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1200億立方米,創“十三五”以來新高,為推動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儲量基礎。
6、《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發布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顯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實現了預期目標。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從2021年1月1日開始至12月31日,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間開展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為1.88億噸,累計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約3273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
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在確保電力供應的前提下,通過市場機制手段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將碳減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初步實現了對燃氣、超超臨界、熱電聯產等高效率低排放機組的正向激勵。通過抵銷機制,為風電、光伏、林業碳匯等189個自愿減排項目的項目業主或相關市場主體帶來收益約9.8億元,為推動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全國碳市場通過配額分配和市場交易,促進資金向減排成本較低的企業流動,引導逐步淘汰減排成本高、技術落后的發電機組,促進全行業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發放采取全部免費方式進行,并通過市場交易和抵銷機制,為減排難度較大的重點排放單位降低減排成本。
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運行良好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行業,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
國際要聞
1、巴國油將外售天然氣價格下調11%
據油價網1月10日消息稱,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巴國油)周二表示,由于國際油價下跌和巴西貨幣貶值,從2月1日起,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將向其客戶提供的天然氣價格較11月至1月期間下調11.1%。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每季度都會更新天然氣價格,并將國際原油基準布倫特原油的價格以及巴西雷亞爾的匯率考慮在內。
在過去的三個月里,油價下跌了11.9%。與此同時,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雷亞爾匯率下跌了0.2%,也就是說,巴西貨幣兌換成美元的金額增加了0.2%。
此外,從2022年開始生效的天然氣合同包括將定價公式從布倫特價格的16.75%降低到14.40%。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目前面臨的問題比天然氣的最新價格更大。
2、2022年殼牌居全球
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量之首
據油氣新聞網1月11日報道,根據數據和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荷蘭皇家殼牌公司(Shell)在2022年主導了主要采購公司簽署的全球長期液化天然氣進口合同量,合同量為670萬噸/年。
GlobalData的報告《2022年按地區、合同和公司劃分的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審查分析》顯示,殼牌在2022年簽署的最大的長期合同是與墨西哥太平洋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260萬噸/年天然氣采購合同。而雪佛龍(Chevron)和??松梨?ExxonMobil)分別簽署了300萬噸/年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合同。
GlobalData石油和天然氣分析師Himani Pant Pandey評論道,由于脫碳努力以及天然氣作為能源轉型的橋梁燃料的作用,能源公司對長期液化天然氣需求持樂觀態度。長期合同的簽署還有助于企業對沖液化天然氣價格波動的風險,并確保供應有保障。
在賣方公司中,全球風投LNG公司(Venture Global LNG)簽署的長期LNG合同數量最高,總計1100萬噸/年。Energy Transfer Partners LP和NextDecade Corporation緊隨其后,分別為790萬噸/年和630萬噸/年。
Himani總結道,來自美國的公司,如全球風投LNG公司,在2022年主導了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的簽署,因為該國正在見證液化能力的顯著增加,為出口創造了充足的機會。
3、2022年美國天然氣價格波動
創歷史新高
據管道&天然氣網站1月10日報道,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波動,無論是隱含的還是歷史性的,都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由于供應中斷和地緣政治沖突引起的制裁導致全球價格飆升,推動了對美國出口的需求。
這種極端波動在2023年的第一個交易日繼續存在,天然氣NGc1期貨下跌超過10%,至10個月低點。
去年,美國自由港液化天然氣公司(Freeport LNG)位于得克薩斯州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工廠在6月份發生爆炸后關閉,導致市場波動加劇。它的重啟被推遲了幾次:從10月到11月,然后到12月,現在到1月下半月。
天然氣期貨NGc1隨著有關自由港的每一條新消息而漲跌,因為一旦該工廠恢復運營,天然氣需求將飆升。美國自由港每天可以將約21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約占美國日產量的2%)轉化為液化天然氣。
決定期權溢價的30天隱含波動率NGATMIV在2022年平均為80.6%。
這超過了2009年68.6%的年度紀錄,而2021年為53.6%,五年(2017—2021年)的平均水平為44.5%。
按日計算,隱含波動率在2022年11月創下132.6%的歷史新高,在2019年4月創下18.6%的歷史新低。
與此同時,2022年歷史或實際30天收盤的波動率平均為92.7%。
這超過了1996年75.0%的年度紀錄,而2021年為50.7%,五年(2017—2021年)的平均水平為47.2%。
按日計算,歷史波動率在2022年2月創下177.7%的歷史新高,在1991年6月創下7.3%的歷史新低。
4、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
預計高氣價將持續到2023年底
德國《時代在線》網站報道,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德國還需要再忍受一年的高氣價,此后消費價格會再次下降。哈貝克稱,明年浮動式液化氣碼頭建設將初具規模,到時將有足夠的供氣來源替代俄羅斯天然氣,氣價將恢復自我調節,在此之前聯邦政府的天然氣價格剎車措施應該有所幫助,即靠行政手段將天然氣價格降至12歐分/千瓦時。
5、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天然氣領域
合作仍在談判中
當地時間1月11日,哈薩克斯坦總理斯邁洛夫表示,哈薩克斯坦目前還沒有收到俄羅斯與烏茲別克斯坦關于建立三國天然氣聯盟的正式提議,但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正在進行天然氣領域合作的談判。
2022年1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在會見時討論了建立天然氣聯盟的問題。
卡塔爾能源與雪佛龍菲利普斯
簽署60億美元中東石化項目協議
據Hydrocarbon Processing雜志2023年1月9日報道,卡塔爾能源公司和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公司宣布簽署60億美元中東石化項目協議,他們將在卡塔爾拉斯拉凡工業城聯合建設集成聚合物設施。
卡塔爾能源國務大臣兼卡塔爾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Saad Sherida Al-Kaabi和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ruce Chinn在多哈舉行的儀式上簽署該項協議,標志著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這兩家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拉斯拉凡石油化工公司。其中,卡塔爾能源擁有70%的股權,雪佛龍菲利普斯擁有30%的股權。
該項目占地435英畝,包括一個乙烷裂解裝置,可每年生產208萬噸乙烯,使其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乙烷裂解裝置,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乙烷裂解裝置之一。另外,還將包括2個年產能合計為168萬噸的高密度聚乙烯衍生裝置。
卡塔爾能源和雪佛龍菲利普斯在卡塔爾運營的合資企業最近還宣布,將在德克薩斯州奧蘭治建設一個類似的集成聚合物設施。